宜蘭河永金一號橋下游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工程概述「宜蘭河永金一號橋下游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」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及員山鄉,工程契約金額計新台幣3,003萬元,開工日期104年3月23日,完工日期104年10月8日。主要工程內容,包括:1. 透水性步道965 m 2. 假儉草鋪植約47,934m2。3. 歌仔戲主題廣場(結頭份廣場)一處:約706.5 m2。 4. 淺瀨區共六處。 5. 觀景階梯共六處。 6. 自行車駐車平台左右岸各一處。7. 無障礙坡道左右岸各一處。 工程平面圖 工程斷面示意圖工程特色本工程特色主要以「人水和諧、生態永續」為主軸、進行河道空間之綠美化輔,進而營造優質水環境,並以:「保留原生、節能減碳」、「在地人文、生態遊憩」「友善環境、安全提升」、「公私協力、永續經營」32字為核心,以周延性創新思維、充分尊重自然、環境保護,兼顧利用與保育,並導入民眾參與設計,結合在地意象與人文特色,最重要的是完工後透過宜蘭市公所、員山鄉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認養,公私協力維護優質環境,永續利用創造多贏。以下列舉本工程環境保育、創新及科技等特色說明如下: 1. 既有堤防覆土係以蜂巢格框舖設完成後覆土夯實,可有效控制土壤流失,增加植生綠化面積,改善景觀及生態環境。 2. 人行步道部份,採用管式透水架構結合紙模壓花綠建材鋪面工法保水、透水、透氣一體快速施工,提升鋪面及環境品質,雨水通過孔隙滲入路基,減緩逕流水、降低溫度及提升水質。透水性步道之透水效果3. 在地社區團體參與溝通與交流依共識辦理設計與施工,如結頭份廣場、自行車駐車平台均融入在地文化與地景之展現。 右岸自行車駐車平台 左岸自行車駐車平台及結頭份廣場4.本工程設計之初,即考量濱水植生帶之保留,可維持河岸與高灘地的穩定,且現況鳥類與魚類棲息地均維持現況,經觀察施工期間夜鷺等鳥類,仍持續孵育,無受驚擾遷移之狀況,維護本工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平衡。 植生保留帶於蘇迪勒颱風過後仍有大量鳥類棲息工程創新1. 配合既有混凝土坡面,採用具功效且易施工材料~蜂巢格框,可有效控制土壤流失,維持植生綠化成果。另外考量鋪設與固定蜂巢格框能快速施工,創新使用C型鋼夾具,減輕彎曲變形,確保平整度與填土飽實度。 蜂巢格框施工採用C型鋼夾具 2. 營造優質水岸休憩環境,步道採用透水性步道,具有保水、透水、透氣功效,並結合紙模壓花綠建材鋪面工法,一體快速施工,提升鋪面品質。 採用創新性工法,公共電視前來本工程採訪 3. 結合社區參與,提出創意設計,依共識施工,化阻力為助力。將結頭份廣場、自行車駐車平台融入在地文化、地景來展現。4. 以淺瀨區串連既有植生保留帶,一改過去河濱遭受傾倒廢棄物之髒亂景象,並增加民眾之親水性,並提供鳥類、魚類、水生植物之休憩成長空間,達到多元化之成效。 淺瀨區完成照 工程挑戰性1. 採用類統包方式之進度管控,規範施工廠商於階段性工期內提出相關之意象細部設計及施工圖說,並由主辦機關及監造單位,配合即時進行相關審查及修正審查會議(並視需要邀請專家及地方民代、耆老等參與),有效進行整體工程之施工進度管控。 2. 充分利用緩流河川之特性,並考量後續管理維護之經濟及簡易性,於高灘地上設置符合大自然環境需求之相關休憩設施,營造在安全無虞下之親水環境。工程周延性1. 配合原有堤防結構,在安全無虞之考量下,採蜂巢格框加固及覆土,並配合坡面綠化植生加強其抗沖刷性,與堤防融為一體,讓防災安全與河川環境兼顧。 坡面植生照片 2. 河道整理疏挖土石方,排除違規種植與設施,順化水流並增加瓶頸段通洪能力,使洪流暢洩,以期達到減災之目的。 3. 依水理分析結果,配合景觀及現地需要,於高灘地設置廣場、步道、環結、階梯等,在有效抵抗洪流沖刷原則下,達到設施保護及永續利用。4. 提供高齡友善生活環境,縫合水岸穩定河道,透過使用替代管理。 左右岸各設置一處無障礙坡道 5. 結合社區、團體參與認養,協力維護優質環境,達永續利用創造多贏之成效。結頭份社區並已於104年10月3、4日於本工程結頭份廣場舉辦歌仔戲文化節活動。 104年10月3、4日於本工程結頭份廣場舉辦歌仔戲文化節活動 民眾對本局所提供之場地讚譽有加 民眾坐在本工程之觀景階梯上觀賞歌仔戲演出 6. 八月份蘇迪勒颱風重創宜蘭地區,本工程工區範圍亦遭洪水漫淹至高灘地(Q5以上),造成高灘地泥沙淤積,除部分新植喬木遭沖毀外,其主要高灘地設施,如蜂巢格框護坡其整體結構未有破壞情形,另人行步道採透水性步道,經施工廠商簡易清洗後,已恢復其原有透水、通氣之功能,顯示本工程之設計可經得起洪流沖刷之考驗。驗證本工程各項設施之功效及降低後續維護管理之經費,達永續使用之目的。 透過簡易清洗,相關設施皆已恢復既有功能工程影片「勁水永金」
宜蘭河永金一號橋下游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工程概述「宜蘭河永金一號橋下游段河川環境改善工程」位於宜蘭縣宜蘭市及員山鄉,工程契約金額計新台幣3,003萬元,開工日期104年3月23日,完工日期104年10月8日。主要工程內容,包括:1. 透水性步道965 m 2. 假儉草鋪植約47,934m2。3. 歌仔戲主題廣場(結頭份廣場)一處:約706.5 m2。 4. 淺瀨區共六處。 5. 觀景階梯共六處。 6. 自行車駐車平台左右岸各一處。7. 無障礙坡道左右岸各一處。 工程平面圖 工程斷面示意圖工程特色本工程特色主要以「人水和諧、生態永續」為主軸、進行河道空間之綠美化輔,進而營造優質水環境,並以:「保留原生、節能減碳」、「在地人文、生態遊憩」「友善環境、安全提升」、「公私協力、永續經營」32字為核心,以周延性創新思維、充分尊重自然、環境保護,兼顧利用與保育,並導入民眾參與設計,結合在地意象與人文特色,最重要的是完工後透過宜蘭市公所、員山鄉結頭份社區發展協會認養,公私協力維護優質環境,永續利用創造多贏。以下列舉本工程環境保育、創新及科技等特色說明如下: 1. 既有堤防覆土係以蜂巢格框舖設完成後覆土夯實,可有效控制土壤流失,增加植生綠化面積,改善景觀及生態環境。 2. 人行步道部份,採用管式透水架構結合紙模壓花綠建材鋪面工法保水、透水、透氣一體快速施工,提升鋪面及環境品質,雨水通過孔隙滲入路基,減緩逕流水、降低溫度及提升水質。透水性步道之透水效果3. 在地社區團體參與溝通與交流依共識辦理設計與施工,如結頭份廣場、自行車駐車平台均融入在地文化與地景之展現。 右岸自行車駐車平台 左岸自行車駐車平台及結頭份廣場4.本工程設計之初,即考量濱水植生帶之保留,可維持河岸與高灘地的穩定,且現況鳥類與魚類棲息地均維持現況,經觀察施工期間夜鷺等鳥類,仍持續孵育,無受驚擾遷移之狀況,維護本工區內自然生態環境平衡。 植生保留帶於蘇迪勒颱風過後仍有大量鳥類棲息工程創新1. 配合既有混凝土坡面,採用具功效且易施工材料~蜂巢格框,可有效控制土壤流失,維持植生綠化成果。另外考量鋪設與固定蜂巢格框能快速施工,創新使用C型鋼夾具,減輕彎曲變形,確保平整度與填土飽實度。 蜂巢格框施工採用C型鋼夾具 2. 營造優質水岸休憩環境,步道採用透水性步道,具有保水、透水、透氣功效,並結合紙模壓花綠建材鋪面工法,一體快速施工,提升鋪面品質。 採用創新性工法,公共電視前來本工程採訪 3. 結合社區參與,提出創意設計,依共識施工,化阻力為助力。將結頭份廣場、自行車駐車平台融入在地文化、地景來展現。4. 以淺瀨區串連既有植生保留帶,一改過去河濱遭受傾倒廢棄物之髒亂景象,並增加民眾之親水性,並提供鳥類、魚類、水生植物之休憩成長空間,達到多元化之成效。 淺瀨區完成照 工程挑戰性1. 採用類統包方式之進度管控,規範施工廠商於階段性工期內提出相關之意象細部設計及施工圖說,並由主辦機關及監造單位,配合即時進行相關審查及修正審查會議(並視需要邀請專家及地方民代、耆老等參與),有效進行整體工程之施工進度管控。 2. 充分利用緩流河川之特性,並考量後續管理維護之經濟及簡易性,於高灘地上設置符合大自然環境需求之相關休憩設施,營造在安全無虞下之親水環境。工程周延性1. 配合原有堤防結構,在安全無虞之考量下,採蜂巢格框加固及覆土,並配合坡面綠化植生加強其抗沖刷性,與堤防融為一體,讓防災安全與河川環境兼顧。 坡面植生照片 2. 河道整理疏挖土石方,排除違規種植與設施,順化水流並增加瓶頸段通洪能力,使洪流暢洩,以期達到減災之目的。 3. 依水理分析結果,配合景觀及現地需要,於高灘地設置廣場、步道、環結、階梯等,在有效抵抗洪流沖刷原則下,達到設施保護及永續利用。4. 提供高齡友善生活環境,縫合水岸穩定河道,透過使用替代管理。 左右岸各設置一處無障礙坡道 5. 結合社區、團體參與認養,協力維護優質環境,達永續利用創造多贏之成效。結頭份社區並已於104年10月3、4日於本工程結頭份廣場舉辦歌仔戲文化節活動。 104年10月3、4日於本工程結頭份廣場舉辦歌仔戲文化節活動 民眾對本局所提供之場地讚譽有加 民眾坐在本工程之觀景階梯上觀賞歌仔戲演出 6. 八月份蘇迪勒颱風重創宜蘭地區,本工程工區範圍亦遭洪水漫淹至高灘地(Q5以上),造成高灘地泥沙淤積,除部分新植喬木遭沖毀外,其主要高灘地設施,如蜂巢格框護坡其整體結構未有破壞情形,另人行步道採透水性步道,經施工廠商簡易清洗後,已恢復其原有透水、通氣之功能,顯示本工程之設計可經得起洪流沖刷之考驗。驗證本工程各項設施之功效及降低後續維護管理之經費,達永續使用之目的。 透過簡易清洗,相關設施皆已恢復既有功能
工程影片「勁水永金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