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  改善與調適策略跳脫以往單一水系治理,運用NBS 策略核心概念,同時關注「水」、「自然」和「人」三大面向,進行流域面全方位的改善。治理原則採工程兼顧生態及環境棲地措施,過程中需瞭解民眾需求,在意民眾感受,透過公私協力,推動災害風險治理與風險管理。

【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】

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的國際水文計畫(IHP)從過去的研究發現,水資源水文循環與生態系統彼此連結緊密,透過良好建全的生態系統,得有完善的水文循環功能。因此,於2018年公佈的國際水資源開發報告(WWDR),提出以「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(Nature-based Solutions (NBS))」,期以NBS結合綠色設施及過往常用的灰色人造設施,提高水資源設施的相關效益,解決水的問題,及水資源管理思維轉變的必要性。

【A.水道與土地洪氾風險面向】
一、中尺度規劃

       以HEC-RAS模式,以和平溪最新的斷面量測資料建置河川水理分析模式,分析本面向各課題並研擬相關改善調適策略與措施。

二、小尺度規劃
A1.河川水道暢通洪流
 1. 短期:考量NBS的原則下,初步在短期目標不建議以人工的方式針對上游崩塌地進行複育,而是以疏浚方式作為提昇河防安全的主要措施。
 2. 中長期:持續監測上游崩塌地的分布,滾動式檢討妥適的因應措施。

A2.面對氣候變遷挑戰
 定期疏浚確保通洪斷面,並納入智慧監測設備,以確保能提早預警,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
A3.市鎮聚落重要產業保護
 在重要堤防設置傾斜儀及CCTV,其中楓溪一號及楓溪二號堤防可於澳花橋上游各設置1處;和平溪左岸澳花一號堤防於斷面12及斷面13各設置1處;漢本一期堤防於斷面4與斷面5之間設置1處;和平溪右岸和平堤防建議於斷面1、3、5、7、9各設置1處。

 

【B.藍綠網絡保育面向】
一、中尺度規劃
  1.維護生態基流量

  2.重新連結洄游性物種生態廊道斷點

  3.提升水質達標率

  4.陸域環境棲地品質維護及復育

二、小尺度規劃
B1.生態基流量維護水域棲地(維護生態基流量)
 1. 短期:建議台電公司不定期進行生態棲地評估,以佐證南溪壩基本放流量合理性。
 2. 中長期:於澳花橋增設水位流量站,建立維持長期穩定且高品質之觀測資料,做為未來策略擬定之參考。並依生態調查成果評估是否調整放流量。

B2.洄游性物種生態廊道受阻(重新連結洄游性物種生態廊道斷點)
 1. 短期:和平溪與楓溪進行必要性的河道整理及疏濬,並注意是否有河道無法銜接的問題。
 2. 中長期:於楓溪上游固床工處以階梯方式低矮化降低落差高度,或是於自然河床處改善為複式斷面,設置具有低水路之開口。

B3.水質含沙量高影響水中生物之生存(降低水質含砂量)
 由地方政府環保局加強輔導水汙染列管事業單位,並執行不定期稽(巡)查作業,將稽查重點列為管控方向。

B4.人為活動影響陸域環境棲地劣化(陸域環境棲地品質維護及復育)
 修正砂石車運輸路線,保護動植物棲地。

 

【C.水岸縫合面向】
一、中尺度規劃

  1.揚塵改善

  2.營造水環境亮點特色

  3.串聯整題流域觀光資源

二、小尺度規劃
C1.下游河段揚塵問題(揚塵改善)
 1. 於和平堤防培厚植栽、種植防風林;建議設置於和平溪下游左岸出海口附近設置揚塵抑制措施,另建議於楓溪匯流口附近設置防風林。並協調疏濬業者改道行駛。
 2. 附加價值:植樹固碳。樹木本身可藉由進行光合作用,吸收大氣中之二氧化碳並釋出氧氣,並將碳元素在樹木體內轉化為有機形式加以固定貯存,經過時間累積而形成木材組織,達到固碳之功效。臺灣防風林以木麻黃為最主要之樹種,屬於高效率固碳種類之一。

C2. 部落社區水岸環境改善營造(營造水環境亮點特色)
 1. 澳花部落:結合堤後及岸側尚未種植喬木區,規劃進行兼具美觀及遮蔭之喬木,打造休閒散步步道。

 2.克尼布部落:進行環境維護管理,後續可另行評估規劃瀕水濕地、親水公園等。

C3. 水域環境資源重整連結(串聯整題流域觀光資源)
 現階段觀光旅客主要集中在流域南側和平地區DAKA園區,建議以該處為考量整體計畫起始點,並向整體流域擴張,以澳花和平地區整體旅遊圈為目標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