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歷史沿革

舊時的宜蘭河,經常氾濫成災,對河邊農田及兩岸民眾危害甚大。因此當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上任後,有鑑於宜蘭河水患頻繁,即於明治33(1900)4月開始於宜蘭河興築南岸堤防,並於次年(1901)9月竣工,全長1,868公尺,共計花費39,300餘日圓,動員保甲勞力7,952人,為日治初期耗費鉅資之大工程,人們稱之為「西鄉提」。築堤完成後,氾濫減少,故當西鄉菊次郎於明治35(1902)11月任滿回國時,民眾均滿懷感恩之心夾道歡送;且為感念西鄉之功積,宜蘭廳下紳董商庶逐於明治38(1905)年同立此碑;最初此碑原落於民家宅院裡,大正12(1923)才在宜蘭街役場之極力援助下,於宜蘭河畔建立西鄉之頌德碑,以資紀念。

  • 此碑為日本時代1905(明治38)年,宜蘭紳民為感念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之功績,特立於西鄉堤防。
  • 西鄉菊次郎在1897(明治30)年至1902(明治35)年間擔任宜蘭廳長,為免除宜蘭河水患,保障市民身家財產,建造西鄉堤防,當地地方人士為感念它的建設功績,特在宜蘭河畔建造「西鄉廳憲德政碑」,以玆紀念。
  • 就歷史意義及創建年代有其保存之價值:
    • 首任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於明治33年(1900)4月耗費鉅資興建「西鄉提」,使宜蘭河之氾濫減少。故大正12年(1923),士紳鄉人遂倡議於宜蘭西門外堤防上,建立西鄉之頌德碑。
    • 戰後,堤防設碑處為眷村違建佔滿,民國79年(1990)縣府將違建拆除時,原碑才得以重見天日,並被遷移至中山橋東側堤防上。
    • 而後因宜蘭河河濱公園整修復移至現地(宜蘭西門橋及環河路交接處之宜蘭河濱公園堤頂自行車道上),其因具歷史文化價值,故2001年登錄為宜蘭縣歷史建築。

 

民國70年代宜蘭河堤「西鄉廳憲德政碑」今昔照片

昔日照片今日照片

 

 

參考資料:

1.宜蘭縣史館數位典藏資料

2.文化部網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