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水利署定於102年4月21日(星期日)辦理「走讀安農溪」活動,地圖。

走讀安農溪 (與宜蘭、羅東社大102年開學活動合辦)

(一)活動日期:102年4月21日(日)。
(二)活動地點:三星鄉行健村、安農溪流域。
(三)活動流程:08:30報到/石頭城福德廟(詳附圖) (原則上滿40人出發,每站停留約5~7分鐘,全長約2.5公里)

※第1站(08:30~08:40):石頭城/石頭城由來、土地公廟、石頭
厝歷史。
※第2站(08:55~09:10):埔林圳/安農溪介紹。
※第3站(09:20~10:00):張公圍親水公園(休息站)/張公圍由來、
親水公園介紹、未重劃前的行健村、土
肉如何來、退除役開墾經過、三個聚落
等。
※第4站(10:10~10:25):生態介紹。
※第5站(10:30~10:40):健隱橋(紀念碑)/行健村的特色橋介紹、
行健的古早聯外交通、紀念碑介紹。
※第6站(10:50~13:00):社區活動中心/十九結城由來、國姓爺
廟、百年雀榕、古井。社大開學活動暨
午餐。
備註:下午01:00開始,另一組人從第6站走回來第1站(預計03:30結束)
(四)社區解說員名單
※第1站:組長/陳立哲0952-077751
簡宛蓁0937-160391
何素華0933-987697
※第2站:組長/陳奕升0932-089987、第一河川局人員
※第3站:組長/林素美0933-260308
※第4站:組長/陳建志、羅東社大「植物觀察與賞析」班
※第5站:組長/簡坤永0932-089011
藍秀美0918-754042
※第6站:組長/張 美0933-988300
林鳳雪0920-955535
(五)預計參加人數:上午200人,下午200人

(六)解說資料
第1站:(三聚落、土地公廟、石頭厝)
一、行健村的三聚落介紹:
社區由石頭城、十九結城、廣洲仔等三個聚落所組成,主要信仰中心為石頭城福德廟及十九結城的泰安宮,由於社區位於二條溪(安農溪、行健溪)之間,因此溪流與橋樑成為行健村的重要景觀特色,如健隱橋,健富橋、田心橋、二萬五橋等四座農村意象造形的牛頭橋,具有環保綠能的廣洲仔橋及石頭城的義隱斷橋等,都是遊客駐足留影的好所在。
「最初的聚落~石頭城(圍)」
石頭城也叫做石頭圍,已經有170幾年的歷史了。日治時候稱為台北州宜蘭廳羅東郡三星庄阿里史段石頭城十八番地,因為當時泰雅族人會來圍城出草,所以城仔的四周圍都用石頭圍起來,稱為石頭圍,後來才稱為石頭城。1944(昭和19)年水患災情慘重石頭圍大部份毀壞,且已不再有原住民侵犯,加上時代變遷、生活機能需求,所以石圍也被漸漸拆除,城仔內現在只剩下一小段石頭圍及土埆厝可追憶往昔。
第2站:安農溪介紹
位於宜蘭縣三星鄉的安農溪為蘭陽溪水系羅東溪支流之一,屬於行政院水利署第一河川局管轄,安農溪原名「電火溪」(台語),1982年當時的省政府主席林洋港先生視察時,有鑑於溪水提供豐富的水資源灌溉農田,安定農民生活,故將其改稱為安農溪。安農溪是一條非常特殊的河川,流域面積雖然只有56平方公里,但是灌溉圳路多達15條,整個水系從上游叭哩沙圳到下游的萬長春圳,灌溉了三星、冬山、羅東、五結等溪南五千多公頃土地,灌溉面積達58平方公里,灌溉面積比流域面積還要大,就全台河川而言,相當少見。
安農溪流域內最高點為標高723公尺之大湖桶山(在三星或天送埤都看得到),最低為與羅東溪會流處標高10公尺之大洲地區,全長約16公里,雖然坡度陡,但是上游蘭陽發電廠發電後的尾水流進河域後,水流平穩,沿岸規劃自行車道與泛舟等多項遊憩設施,光是攔河堰和分洪堰,就有8座之多,將遊憩利用率及水利功能發揮到極致。這條僅八十多歲,提供發電、灌溉,加上這幾年的「泛舟」、「自行車道」,如此多功能的河川應該是全台獨一無二。
第3站:張公圍的由來、親水公園介紹
為安農溪沿岸遊憩區據點之一,園內綠意盎然,闢有戲水區、涼亭、自行車、人行步道…等設施,預計作為安農溪泛舟中間休憩站,騎腳踏車累了中途可休息
第4站:生態介紹
安農溪兩岸堤防設有自行車道與防汎道路,綠帶則是施作於自行車道與防汎道路中,其功能為疏洪作用,綠帶上分段植有木棉、豔紫荊、鐵冬青、光臘樹、落羽松、山肉桂、大葉山欖等喬木及金露花、七里香等灌木,不同的植栽在不同的季節展現不同的風貌,令人樂意徜徉其中。自行車道與綠帶是遊客騎單車、慢跑及散步的好去處,安農溪河床綠美化,近來社區推動有機農業,使得各種生物恢復生機,隨時可見各種鳥類及昆蟲,夜間也可以再見到螢火蟲四處飛舞。
第5站:健隱橋、紀念碑介紹
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~牛頭橋」
行健村一共有四座的牛頭橋,在安農溪上有田心橋、健隱橋等二座,行健溪上有二萬五橋、健富橋等二座。牛頭橋在民國86年由當時省長宋楚瑜先生主持通車典禮。牛頭橋的造型,在橋欄上我們可以看到戴斗笠的農夫挑著米籮的意象,農夫與農夫之間還有水牛頭。早期農耕都以人力與水牛從事開墾和耕作,牛頭是為了感念水牛對這塊土地的辛苦奉獻,米籮上貼有「春」和「滿」的斗方,這是過失農家過年風俗,因為豐收穀倉裝滿滿,大家都「春大錢」。
「公僕典範~安農溪的英雄」
安農溪原稱電火溪,常因暴雨、颱風淹沒兩側農田,危害農民生命財產,民國67年當時省席林淨先生勘災後,為期望河岸農民生產財獲得安全,並且進行河川整治工程。民國68年11月水利局第一工程處工程員鄭力維先生及臨時工林獻堂先生,於執行安農溪整治釘立測量基點桿時不幸殉職。如今河道暢通安全,農田灌溉便利,農產豐收,為感念鄭力維先生及林獻堂先生造福鄉里,於安農溪健隱橋南岸立有「軫懷同深」之碑以供憑弔。

第6站:十九結
「團結力量大~十九結城」
清朝時期要開荒墾地,都要經過官聽許可,約在150年前有19個結首申請,經官聽許可後到此落戶墾荒,此為「十九結」地名的由來,起初聚落的位置約在東南方500公尺的安農溪畔,後來因開墾有成、人丁興旺,於是遷移至現址重新打造新聚落,並在周圍種植刺竹保護生命財產的安全,而城內居民所供奉的「池府王爺」非常靈驗,幾次泰雅族人的襲擊都未得逞,保佑居民安居樂業,如今聚落的竹圍已消失,僅存窄小的巷道,讓人緬懷先人蓽路藍縷的足跡。
「逐水而居~廣洲仔」
行健社區的開發是由東而西,最後發展的聚落是「廣洲仔」,因其地勢崎嶇不平、佈滿大小水溝,開發較為困難,約在110年前才陸續有新住民到此落戶墾荒,其做法是先在水溝邊塔建茅草屋,再開墾茅草屋四周的土地,當時的荒地只見佈滿石頭,先人整平石子地後,再引進水溝中的混濁水源灌溉,沉積肥沃的濁水和泥土成為土壤,才開始種植農作物,因為民生用水及灌溉用水都利用安農溪的水,逐水而居形成今天的散村居住型態。

集合地點: 宜蘭縣三星鄉石頭城福德廟

交通建議路線:
出發自蔣渭水高速公路/雪山隧道/國道5號
1 往東南走國道5號朝於 頭城交流道 出口下交流道前進
2 於宜蘭交流道(壯圍宜蘭)出口下交流道,走191甲縣道
3 於縣民大道二段向右轉
4 於縣民大道二段/台9線向左轉
5 於特一號道路/環市東路二段/台9線向左轉
6 靠左,繼續朝中山路一段前進
繼續沿著特一號道路/台9線前進
7 於中山路一段/台9線向左轉
繼續沿著台9線前進
8 於舊街路稍向右轉
9 於五結堤防便道向右轉
10 於五結堤防道路/宜22鄉道向左轉
繼續沿著宜22鄉道前進
11 於歪仔歪橋/196縣道向右轉
繼續沿著196縣道前進
12 於農義路二段/宜49鄉道向左轉
13 於光復路向右轉
14 於第 1 個路口左轉,繼續走光復路
15 向右轉
16 向左轉
到達石頭城福德廟